敘利亞內戰是否演變為區域衝突?

敘利亞的衝突,從人民要求民主改革與轉移政權的和平抗爭,轉變為血腥鎮壓,又上升為政府軍與革命軍的內戰。而如今,甚至有演變為區域衝突的趨勢。

從逮捕學童說起

2011年二月26日敘利亞政府在德拉(درعا)以煽動暴亂為由,逮捕了15名在學校牆上塗鴉爭取自由的學童。此舉引發該城民眾的憤怒,因而發起了大規模的民眾示威遊行(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在初期的示威裡許多家長帶著孩童上街抗議),要求政府釋放學童、開放言論自由、進行民主改革。

181[3]  

 

被逮捕的學童被官方施以毒打與虐待不說,自1970年便由阿薩德家族掌控的敘利亞政府,更用優勢軍力鎮壓德拉城。敘利亞政府此舉,加上政府長年來的貪腐、與高壓統治,引發了同年三月15日在敘利亞各大城市的大規模示威抗議。此時,改革的聲音仍屬和平訴求。但政府卻對抗議群眾貼上「陰謀叛國」、「製造動亂」、「西方勢力滲透」等標籤,開始一連串的血腥鎮壓。但鎮壓非但沒有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還使得抗爭更為激烈,敘利亞境內境外的反抗勢力也跟著局勢伺機而動。於是乎,群眾的抗議行動轉變為要求巴沙爾˙阿薩德下台的革命。

革命軍的形成

在人民抗爭行動的最初,軍民雙方衝突不斷,雖然阿薩德口頭答應改革與進行了政府改組,同時還撤銷長年來的動員戡亂條款,但卻顯得了無新意與無濟於事。政府依舊採取血腥鎮壓與秘密監控、逮捕等手段對付抗議群眾與反抗勢力。長年受打壓的反政府勢力與累積已久的民怨一發不可收拾。革命的勢力在各地不斷成長。

稍後在同年六月份,阿薩德軍方內部出現了幾起倒戈事件,開始加入武裝革命的活動。至九月份時,敘利亞自由軍(革命軍)已逐漸有規模。(以上請參見維基百科:「الأزمة السورية」)

革命染上教派色彩

從2011九月底敘利亞政府軍與革命軍正式爆發一系列的武裝衝突,而這些衝突也或多或少帶著教派色彩。因為政府軍主要的組成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阿拉維派(敘利亞阿拉維派教徒約佔總人口一成多,各什葉派派系占總人口約兩成),而反抗軍的組成主要為遜尼派穆斯林教徒。值得一提的是,雙方的衝突已不是第一次,1982年在哈馬(حماة)的血腥衝突,便是什葉派的敘利亞政府鎮壓遜尼派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武裝起義的結果。

國際與區域勢力的滲透

後來,敘利亞政府軍與革命軍開始在幾個城市(如德拉、阿勒坡、霍姆斯、伊德利卜、哈馬、大馬士革郊區)打起拉鋸戰,而幾個外國勢力與區域勢力也紛紛投入軍事或資金上的支援。

政府軍享有同為什葉派的伊朗政府和黎巴嫩真主黨的實際派兵支援,同時敘利亞政府與俄國有長年來的軍購與合作,也享有俄國和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支持。而伊拉克成了伊朗對敘利亞政府軍的補給線

而以遜尼派為主的革命軍,主要有以沙烏地和卡達為首的海灣國家的支持,還有西方和土耳其提供的各方面協助。

在國際與區域各勢力的滲透下,政府軍與革命軍互有輸贏(但百姓可慘了)。西方國家與幾個阿拉伯國家最初的立場是,呼籲國際各方切勿提供武器給敘利亞政府,期待透過金援、提供武器、輸送物資和人道救援等方式協助革命軍對抗政府軍。但俄國和伊朗並未收手。伊朗不但運送軍火,還直接派兵協助敘利亞政府軍掃蕩「叛軍」。而俄羅斯玩起兩面手法,一面譴責敘利亞政府殺害平民,一面售出軍火。

 

941318_520315141339257_1126105496_n  

 

至於土耳其和約旦則扮演起收納難民,還有暗中協助革命軍的角色。土耳其政府曾在2012十月份派出戰鬥機劫持俄羅斯客機,使其迫降在安卡拉機場,聲稱他們沒收了俄羅斯政府要運給敘利亞政府的軍品。另外,據聞,西方早有派兵至約旦暗中協助敘利亞革命軍。而美國也在2013四月派兵進駐約旦協助「強化約旦武裝部隊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革命軍內部各陣營的不團結難以整合,弱化了自身勢力。還有,革命軍內部幾個極端組織採用自殺炸彈、暗殺攻擊的方式對抗政府軍,不但使得西方在援助上充滿疑慮,更讓阿薩德政府得以用反恐的口號來鞏固勢力。

而黎巴嫩真主黨與伊朗的派兵,更是使得敘利亞政府軍士氣大振。特別是真主黨與政府軍從2013五月底便開始圍攻地處交通樞紐的庫薩爾(القصير),並於六月五號從革命軍手上奪下此地。革命軍似乎居於劣勢。

qusair  

黎巴嫩與真主黨

儘管黎巴嫩政府似乎想對敘利亞的戰事保持中立,但其內部的教派衝突卻直接與其相互呼應。在今年五月底便在黎巴嫩的黎波里發生了遜尼派與什葉阿拉維派的武裝衝突另外,真主黨直接介入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也引來革命軍的砲火。如六月三號真主黨與革命軍在黎巴嫩境內的交火還有六月六日革命軍對黎南真主黨大本營巴阿勒巴克بعلبك)發了十八枚飛彈,以報復六月五日庫薩爾一役吃的虧。但此舉更加激怒了黎巴嫩當地的什葉派教徒,他們誓言要前往敘黎邊境,對抗敘利亞革命軍。

意識形態與衝突的升溫

黎巴嫩的幾起騷動與衝突,說明了敘利亞內戰已經影響到黎巴嫩治安,也成了區域問題。同時,這也反映出敘利亞衝突,不只是敘利亞人民和革命軍對抗暴政,要求民主、自由的戰爭,更是複雜的意識形態與政治利益相互糾結、作用的結果。

敘利亞政府軍與真主黨和伊朗的結盟,使得他們得以在同為什葉派的基礎下,舉起反抗西方的大旗,以「對抗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掃蕩叛教徒」為口號,對反抗勢力進行「淨化」。而此舉引發了許多阿拉伯國家的反感,使他們紛紛認為這是伊朗藉機引發阿拉伯穆斯林內部的教派衝突,對於伊朗的大波斯主義和什葉派勢力的擴張感到不安。

سوريا-و-ايران  

在這樣的意識形態衝突催化下,各方的矛盾顯得更加激化。敘利亞和其盟友以反抗以色列、西方、猶太復國主義為由,殺戮遜尼派革命軍和平民,並稱之為「叛教徒」、「恐怖份子」、「西方的鷹犬」。而反抗軍與其背後的幾個阿拉伯國家則稱真主黨為「惡魔黨」,控訴伊朗為散播動亂的源頭。這些在在都凸顯出中東區域反西方與支持西方什葉派與遜尼派阿拉伯主義與波斯主義等意識形態的矛盾情結,更反映出各阿拉伯政權之間的相互結盟與角力。同時,這些意識形態上的衝突也影響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特別是黎巴嫩。

而也許敘利亞政府與伊朗舉起反猶太復國主義與反以色列的大旗,並非真的要對以色列開戰,畢竟敘利亞境內的革命軍勢力目前才是政府軍最大威脅。或許,某程度上他們想藉此對擁有「反西方意識形態」的阿拉伯國家或團體尋求奧援,同時也減少他們對革命軍的支援。

但他們的偏激言論也很有可能導致以色列與西方進一步介入,特別是敘利亞政府軍和真主黨誓言要解放戈蘭高地,與以色列開戰。也顯示敘利亞衝突很有可能在區域上繼續升溫。

值得注意的是,敘利亞革命軍在六月七日凌晨曾試圖攻下戈蘭高地上的古內帝拉城القنيطرة),並與政府軍展開攻防戰。最後革命軍佔領了較接近以色列邊境的幾個城鎮,而政府軍佔領了比較北邊的城鎮。同時聯合國在戈蘭高地上的維和部隊也有人因此被波及、受傷。

qunaidira  

革命軍進入戈蘭高地的戰略,看來是非常高明的做法。一來,他們可以藉高地上的停火線和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勢力範圍做掩護,與政府軍拉長戰線;二來,也可做為他們在約旦北方的德拉城的勢力的延伸;三來,也藉由戈蘭高地的敏感地位,使得以色列跟西方更加重視敘利亞衝突的影響。此外,由於真主黨的協助,助長了政府軍的勢力,使得革命軍顯得岌岌可危,再加上區域的不穩定、難民問題與種種人道危機,還有敘利亞使用化武的傳言,都是加速西方國家直接出手介入敘利亞問題的動因。

敘利亞衝突接下來的發展,以及區域和國際的戰略佈署,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ssw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