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很早就開始在PTT上關注網友對洪仲丘案的討論。對於軍中制度感到憤怒,為洪感到冤屈。而輿論的關注也是迫使官方對於此事更不敢怠的原因。

然而,我卻覺得近日媒體過度消費了此事,報導於煽情,甚至有名嘴分批爆料搶收視率,而政府做秀的成分也不少。此一做法無異模糊了焦點,也沒有討論到問題的核心,這是我對「包青天情結」提出的第一個批評。

當媒體把報導當節目在製作時,政治人物把電視螢幕當舞台在表演時,真正吃虧的是人民。

另外我支持言之有物的探討以及網友對此一冤案付諸行動的抗議,但卻反對許多人開了電視,跟著隨波起舞,罵了老半天,然後電視一關只記得那些血肉模糊的部分。

而我對「包青天情結」第二個批評就是,它使得洪案獲得了媒體絕對的聚光燈,造成其他事件無人聞問。這無異是一種「失焦的藝術」,更沒想到大埔拒遷的四戶就這樣被拆了。

值得讓人思索的是,為何社會不公不義的事那麼多,媒體就選特定幾件報導呢?

不管是洪案,或是苗栗大埔,還是其他事件,都需要群眾的關注與媒體的監督。

以下是我對此事投稿聯合新聞網民眾論壇的原稿(刊出來的稿有兩段被刪了,標題也被改了,也許造成意思表達沒那麼清楚)。

 

由洪仲丘案看「包青天情結」

洪姓下士在軍中屆退之前被整死引起了社會輿論極高關注。但輿論與媒體似乎放了太多情感在此一事件上。在軍中封閉制度下冤屈枉死的聳動題材,經過媒體的渲染,加上官員們的做秀,有如包青天的單元劇。在媒體與政府賣力導演之下,觀眾也看得精采,就等著最後包拯大喊一聲:「狗頭鍘伺候!」才得以大快人心。

而在媒體偵辦、聳動標題、名嘴爆料、大官作秀之下,我們發現輿論嗜血的一面,新聞不斷地報導著洪下士死前如何求救、如何掙扎,撻伐著每一個可能害死他的人,而官方的道歉與懲處,伴隨著家屬的淚水、群眾的怒吼,更將劇情推向高潮。

媒體搶著帶領民眾辦案已經不是第一次,不久前的廣大興事件與媽媽嘴命案也是如此。民眾喜歡看包青天的劇情,而媒體、政府也樂於配合導演。然而在這樣的「包青天情結」之下,問題的核心往往被忽略了。例如這次事件,輿論的重點似乎在於揪出兇手、懲處壞人。但其實問題的根本在軍中長年下來錯誤的帶兵觀念、官僚的作風,以及對於制度與法規的不尊重,才使得幾位士官、軍官得以連手惡整一個小下士。

也許在這次事件後,國軍會暫時對義務役軍人較友善一點,但制度上、風氣上的問題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最有可能就是變成比較菜的志願役成為下一個替死鬼。然後再過個幾年,又出了什麼大事,媒體又能帶著全民一起辦案,做長官的只要表示震怒把下面的拖去斬了,又是一齣叫好叫座的好戲。但根本問題一點也沒解決!

更重要的是,在「包青天情結」的聚光燈過度聚焦下,群眾對於其他重大議題失焦了,如苗栗大埔、關廠工人、美麗灣、淡海新市鎮、課稅不公、核四議題等等。失焦的結果就是我們拱手把其他重要的事交給官商勾結的體系去黑箱作業。而苗栗縣政府正是藉著輿論轉移之際強拆了大埔四家拒遷戶。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訴諸行動的公民監督與理性改革,而不是電視機裡的包青天劇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ssw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