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一文

陳文茜在2/15發表的這篇文章,絕對值得好好分析。不僅僅因為它的高人氣和話題性,更因為它的作者是一位政治立場備受爭議的資深媒體人,以及文章背後內含了許多政治意義。

文章文長約1600個字,文體比較像是記敘性的抒情文,其中約有1000字在講一名叫宛如的年輕女性,敘述她從事月薪四萬塊的文創工作,扣掉生活費以及給母親的錢,每個月只能存下一萬塊。怎麼也無法在台北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而藉由此一事件,作者感嘆現實體制的不公、失靈的世界對年輕人的壓迫,從而抨擊政府無所作為,放任房價高漲,發出「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的怒吼。

而另外600字,則偏向敘事兼論說文的文體,其中有幾個重要觀點:

1. 高房價使得居住(擁有自己的房子)成為一種階級的權力彰顯。

2. 擁有房屋乃是基本人權,任由房價高漲的政府,是殘害基本人權的政府。

3. 全球經濟危機過後,各國都採取低率利政策,促使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而許多國家都採取了壓抑房價的措施,但台灣政府卻放任房價高漲。

4. 資金聚集在不具有生產效能的房地產,相對地在生產部門的投資就會減少,所以炒房地產會有害於實質經濟。

5. 台灣位於金字塔頂端1%的富人其財富與政治影響力之大,可以役使政府的政策為其效力。於是政府不僅無法有效控制房價,還在多處都無所作為:無視民間疾苦、產業空洞化、競爭力衰退、社會貧窮化。

 

分析

1. 文章為何造成廣大迴響?

原因很多。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高房價早已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而作者本身的名氣和爭議性,再加上後續相關的討論文章,都增加了這篇文章的點擊率。

另外,這篇文章也符合了《被新聞出賣的世界》一書中提到的「標題殺人」、「能夠引起情緒」、「爭議性」、「高人氣」等特性。

2. 文章的結構:

這篇文章最奇怪之處在於,前面花了一大段文字在鋪陳宛如的故事,後面的申論卻像蜻蜓點水般帶過。而一篇文章的前半部往往是作者想強調的重點,因為讀者也往往對文章的開頭最有印象。看來作者是故意把論說文寫成抒情文。

而且房價過高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我們該怎麼辦?政府可以怎麼作?卻是作者沒有提出來的。作者雖然在文章後段有提到幾點高房價的原因,但在結論處卻沒有提出解決辦法,而是選擇再次強調「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

「太對不起」四個字偏向情緒性字眼(真的有到那麼對不起嗎?而且為什麼只對年輕人對不起?)。其背後寓意為:高房價是罪過,國家應該負責。同時還隱含了疼惜年輕人的意義。

3. 文章裡面邏輯上的盲點:

第一、文章標題讓人直覺想到房價議題是個年輕一輩和老一輩世代對立的問題,但文中論點卻說『1%有錢人資金囂張肆虐,政治淪為利益團體的工具,政策變成為富人量身打造的提款機。公義淪喪,政府無視一船民眾的痛苦,喊了許久的「社會正義住宅」或「房屋平台」,仍如空中樓閣。』明顯,房價問題應該比較接近是階級對立貧富不均的問題。甚至可以進一步說,高房價是台灣民主制度被財團把持的後果。但作者卻沒這麼說。

如果真的要下標題的話,應該是:「這個國家對不起買不起房屋的人」才是啊!(不過這樣標題就弱掉了)

第二、「擁有房屋為基本人權」比較接近情緒上的表達。而且作者在文中探討的其實不是單單擁有房屋而已,而是要擁有「台北市的房屋」。

也難怪作者的觀點與論點都是著眼於台北市,而非「國家」。某程度上可以說是「天龍人的天龍國觀點」。

第三、承上點,文章裡面隱含了一個假設條件:大家都想在台北市買一棟房子。而這個條件其實就是造成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而作者在這個條件上抨擊北市房價過高,豈不諷刺?

4. 文章中的一些巧妙設計:

第一,故事主人翁為從事文創的年輕女性,未婚,具有高學歷、孝順、有抱負、有理想等特質,這些都是增加文章抒情程度和讀者接受度的因素(如果故事主角變成日夜加班的中年男性,可能就變成提神飲料的廣告題材了)。另外,故事主角也稍微懂得享受生活,符合現在年輕人價值觀。說明了這篇文章是寫給年輕人看的(更正確地說:台北市的年輕世代看的)。

第二,作者想批評的是台北的房價,但卻說「國家」對不起年輕人。另外,明明很像在批評「政府」,但用了「國家」一詞就顯得特別曖昧不清。而作者偏用「國家」一詞而非「台灣」,也多多少少顯示出她在統獨議題上的謹慎。

第三,在比較各國房價升高的時候「柏林只漲幅10%,瑞士9%,香港約35%…而台北有的甚至高達200%」,故意用極端值對照平均值。有誇大、渲染情緒的作用。

第四,文章有為某位台北市市長候選人宣傳、助選的嫌疑,雖然作者沒有提到是誰。

文中提到「一位想競選台北市長的候選人告訴我,台北的高房價在國際市場上簡直毫無道理,他很想問中央政府在做什麼?因為地方政府毫無權限!」從作者的政治傾向,應該不難想到這位候選人是誰。

而這點也說明了,為何文章話題一直繞著「台北市」轉了。

大家如果有注意到的話就會發現,每到選舉,就連跟執政黨同一陣營的人也開始批評政府了(特別是候選人跟助選員)。

假設陳文茜真的是要為某位候選人助選鋪路的話,那為什麼她要寫這篇文章給台北市的年輕人看呢?我想,大多中間選民都屬於年輕族群,爭取他們的認同感將有助於爭取選票。

值得一提的是,陳文茜在這篇報導裡(台大生別當民粹領導者),反而要台大生別去抗議人家都更,似乎跟她在這篇文章裡講的「擁有房屋為基本人權」有所矛盾。

 

結論

這篇文章帶來的情緒性與爭議性其實已經讓「高房價」議題失焦了(大家都在討論誰對不起誰,卻比較少在討論該怎麼做才好)。特別是經過高超的選詞技巧(用年輕人取代買不起房屋的人,用國家取代台北市),標題講的是一套、內文寫的其實是另外一套。

雖然我認同文中講到的三點房價飆高原因:「低率、資金控管不實、1%富者的政經結構」,但是文中過於濫情的表達、慷慨激昂的聲調、模糊不清卻又夾帶政治意識的言語卻是我無法接受的。

而最後,我想對於文章內提到低率利助長房價飆高做一些著墨。

首先,低利率,雖然是房價升高的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的原因。而且一旦利率調高了、房價跌了,最吃虧的還是那些靠著低率房貸購屋的中間階級,而不是富人階級。因為他們將會面對利率上升與房價下跌的雙重打擊,到時候中間階級不僅財富縮水,財務負擔也加重,基本生活可能都會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社會財富分配更加極端。而富人階級生活卻不受影響。如何讓房價合理下跌,但又不傷害中間階級,將是一大考驗。

這也讓人不禁思考到,房價問題,某程度上只是立場問題,今天持有房子的人一定希望房子漲價,而要買屋的人一定會希望房價跌。

而文章中1%的富人如何用財富和權力綁架政府政策,其實很值得研究。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讀「不公平的代價」一書,進一步瞭解相關論述。而我認為,要團結99%的人來對抗頂層1%的富人,唯有當民主不再只是選舉時候的激情與對立,而是人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直接透過公民監督來限縮官商勾結的結構,並且建立成熟、理性的公民社會才有可能。

 

 

延伸閱讀:

 

高房價之下的喧囂:回應柏克希爾哈薩維

 

高房價之下的喧囂:富人的魔笛──呼應彭明輝與陳方隅 

 

高房價之下的喧囂:一線之隔的差別──回應分析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ssw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