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房價之下的喧囂:回應柏克希爾哈薩維

-現存體制與價值觀的倒影

近日與高房價相關的「國家對不起年輕人」的討論,某程度上體現了現在台灣社會裡價值觀的分歧,以及人民對於現存體制的不同觀感。

陳文茜的「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裡做了分析。這篇文章便是對柏克希爾哈薩維的「年輕人,國家沒對不起你,是你對不起自己」的分析與回應。

Booksilver一文,撇開裡面的情緒性字眼不談,主要的觀點為:「作者認為『國家對不起年輕人』是目前社會主流思維,所以寫這篇文章來告訴年輕人,不是國家對不起你,是你對不起你自己。」而他舉出的論點如下:

1. 台灣的中產階級比起中國和亞洲國家還很幸福,還有變窮的空間。

2. 台灣雖然起薪低,但大眾都能買到廉價、便利的服務,所以生活品質很好。

3. 競爭是世界運作的方式,有競爭才會進步。年輕人若對現實不滿,就應該比別人更努力,爬到高一點的位置,進入「人生勝利組」,而不是在那邊抱怨。

4. 「基本生存權」、「均富」等概念違反人性、違反競爭的原則。

有趣的是,我認為本篇文章所架構出的反而是目前社會的主流思維。更正確地說,文章反映的是社會上富人階級的價值觀,而富人階級的價值觀正是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權威性論述。因此,我們羨慕富人或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我們瞧不起貧窮,我們在職業裡分貴賤,我們會對孩子說:「以後要好好唸書,不然長大了就像某某人一樣。」

倘若「國家對不起年輕人」是主流思維,那麼台灣社會就不會是現在這樣子了。

 

針對文章裡的論點,我的回應是:

1. 「中產階級還有變窮的空間」的說法,似乎在告訴我們,富人還有更富的空間,而且他們的財富是從他人身上拿來的。這也跟《不公平的代價》一書中提到的「頂層1%的人之所以富有,不是因為他們對於生產有較多的貢獻,而是因為他們比起其他人更願意從別人那奪取財富」相互呼應。

2. 廉價的物價、便宜的服務,包涵了許多意義:第一,便宜是相對的概念,同樣的東西,有錢人覺得它便宜,窮人覺得它貴。每個人享受到的生活品質是不同的;第二,便宜的另一面,很可能是品質的低落(別忘了最近幾年食安風波帶來的啟示);第三,便宜的物價,正是建立在壓榨勞工薪資的基礎上(物價與薪資某程度上有雞生蛋、蛋生雞的邏輯在)。

3. 我不否認「自利」、「競爭」與人類進步的關連。然而,我們該問的是:目前社會「競爭」的遊戲規則是誰在主導的?遊戲規則是否公平?遊戲中的新玩家變成勝利者的機率有多大?在遊戲中的失敗者是否有重來的機會?倘若遊戲已經到了高度競爭的階段,舊有的勝利者玩的是「贏者全拿」的遊戲,玩家失敗的機率很大,而且重新再來的機會很渺茫,那麼玩不下去的人肯定會因為絕望而不想努力,或是直接退出遊戲。如此一來,反而違背了「競爭帶動進步」的觀念。我不反對競爭,但我反對不合理的遊戲規則。

4. 當我們否認了人類的生存權,背後有兩點意義:第一,今天你否認他人的生存權,明日他人也可以否認你的生存權;第二,代表「物權」已經高於「人權」,人類不過是物質與金錢的俘虜。至於「均富」,我不認為有其必要,但卻應該建立更公平的遊戲規則。

簡單地說,此篇文章忠實反映了富人階級的觀點,同時也不認為現存體制有什麼問題。然而,作者忽略了:在不斷競爭與建立階級屏障的過程中,就連富人階級之間也會彼此壓迫。富人階級要是一個不小心,也是有變窮的可能。而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經濟消費的表現也會越來越差,因為富人傾向把大部分的錢存起來,而窮人卻會把大部分的錢拿來消費(所以市場的內需會越來越虛)。另一方面,貧富差距加大,也會造成社會越來越不安定。

這樣的競爭,實非良性競爭。

 

 

延伸閱讀:

 

解讀「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一文

 

高房價之下的喧囂:富人的魔笛──呼應彭明輝與陳方隅 

 

高房價之下的喧囂:一線之隔的差別──回應分析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sswa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